原创 “稀土核弹”炸响后,对华断供光刻机的阿斯麦,这次天真的塌了
阿斯麦是全球唯一能够生产最先进EUV光刻机的公司,被誉为芯片制造领域的“皇冠”。然而,这顶皇冠离不开中国稀土的支撑。光刻机的核心激光系统、精密透镜以及磁悬浮装置等关键部件,都依赖于稀土元素。中国此次出台的稀土出口新规,直接打击了阿斯麦的核心需求。
据彭博社报道,一位知情人士透露,在中国的新规下,阿斯麦的部分产品可能面临数周甚至数月的出货延迟。只要产品中含有中国稀土,哪怕只是间接使用了中国的稀土冶炼技术,出口时也需要中国的批准。这意味着,阿斯麦是否能够获得稀土资源,将完全取决于中国是否同意出口。
目前,中国的稀土产能占全球供应量的70%以上,几乎控制了所有中重稀土的开采与冶炼技术。阿斯麦曾以为,只要站在美国一边,就能安稳度过困境。2023年,它响应美国号召,断供最先进的EUV光刻机,甚至对一些DUV设备实施限制。阿斯麦的CEO彼得·温宁克曾表示:“这不是我们愿意做的选择,但我们必须遵守荷兰政府的出口规定。”
然而,现实却非常残酷。过去的“配合”,如今变成了回旋镖,狠狠地反射到了阿斯麦身上。中国的稀土新规精准命中了它的软肋——阿斯麦的机器离不开稀土,而这些稀土又几乎完全依赖中国及中国的技术。
这一事件不仅展现了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掌控力,也让世界看到了中美博弈中的新一轮较量。美国企图通过芯片封锁打压中国,而中国则通过控制稀土供应来“卡脖子”对方,形成了互相制衡的局面。
对于阿斯麦而言,稀土供应的不确定性就像一场噩梦。没有稳定的稀土供应,它的生产线就像没有润滑油的发动机,难以正常运转。而且,阿斯麦的恐慌,不仅是一个企业的焦虑,它代表了整个西方产业体系的幻觉破碎。过去,他们总以为掌握了技术标准和核心设备,就能够主导全球工业,但他们忽视了支撑这些技术的原料和工艺,很多都掌握在中国手中。
《金融时报》称,此次中国的稀土出口管制是“最具战略性的出口管控”,不仅仅是一次经济操作,更是一次全球规则的重塑。美国智库CSIS也指出,中国已经有足够的实力,迫使全世界都必须遵守它的规则。
更具象征意义的是,这项新规出台的时间点恰好在中美即将举行新一轮会谈之前。这一“稀土核弹”的引爆,实际上是中国在外交博弈中抢占了先机。它向华盛顿发出了明确的信号:不要再幻想通过限制光刻机来“卡脖子”中国,因为你有制裁手段,我也有反制措施。如果你还想继续互相伤害,我们随时奉陪。
对于阿斯麦来说,站在美国一边让它失去了中国市场,而向中国示好则有可能遭遇美国的反制。如今,它陷入了两难的境地,成为大国博弈中的牺牲品。阿斯麦原以为自己是无法替代的高科技巅峰,但如今才发现,支撑它生存的核心力量,正是那些它曾经忽视的中国稀土。
从表面看,这一举措似乎是中国的被动防守,实则是一记高明的反击。过去两年,美国不断拉拢盟友对中国实施芯片封锁,阿斯麦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。现在,中国用“稀土核弹”回敬,让西方也体验到了被“卡脖子”的滋味。
这次稀土管控不仅是中国的一次贸易行动,更是一次战略宣示:中国不再是被动承受外部压力的对象,而是可以主导全球规则的力量。阿斯麦或许还在寻求西方盟友的替代方案,但在现实面前,这种希望几乎等同于空中楼阁。因为没有中国的稀土,再先进的光刻机也无法从图纸上变成现实。
总之,中国的稀土管控,标志着全球高科技产业秩序的重新定义,也使世界重新认识到中国制造和中国技术的真正力量。这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决策,更是战略智慧的体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