潘石屹夫妇的笑容,格外“刺眼” || 关注

潘石屹夫妇的笑容,格外“刺眼” || 关注

前段时间,SOHO中国的潘石屹与张欣夫妇在社交平台晒出一张纽约秋色中的合影。照片里,两人笑容轻松,一派“松弛感”扑面而来。

而几乎同一时间,他们通过家族信托在纽约豪掷6250万美元,购入6宗地块,计划自主开发豪华公寓。

这是潘氏夫妇首次以开发商身份进军美国地产界, 标志着他们正式从“收租婆”转型为“包工头”

照片中两人笑意盈盈,岁月静好;可回望他们曾经的同行者,却已是冰火两重天。

2025年胡润百富榜显示, 房地产商在前100名中的比例骤降,现在仅剩龙湖吴亚军一人

回想2017和2018年,内地房地产商在同一榜单前100名中比例达到最高,曾占据三成席位。

如今的他们,命运各异:

王健林被万达的债务熬到暴瘦,这位曾经的中国首富如今不得不频繁出售资产维持现金流,前段时间还领了限高一日游。

而王石退出万科多年后,却还因万科现状受到牵连,一度被限制出境。

宝能的姚振华,目前各种债务违约,被限制高消费,甚至因欠薪被围堵,眼镜都被人打掉了。

至于许家印,更是无需多言,不仅身陷囹圄,连100多亿的家族信托都可能要被“击穿”,拿来偿还债务。

相比之下,潘石屹这个笑容在地产圈里格外的 “刺眼”。

为什么他能笑得出来?说白了, 这是一场从2014年就开始的“精准逃顶”带来的喜悦

作为从甘肃山村里面走出来地产大佬,他曾经在 90 年代靠海南炒房赚到第一桶金,跟冯仑等人并称为是 “万通六君子”,后来创立SOHO中国,把楼盘一路盖到北京上海。

当国内地产市场最火热、同行们仍在疯狂加杠杆之时,潘石屹却悄悄嗅到了危险的气息。

潘石屹在2018年接受吴晓波采访时,提到两个判断市场的重要依据:租售比和杠杆率。

他当时指出,2018年时国内很多城市的房子租售比都已降到了2%,甚至1%点多,而银行贷款的基准利率是4.9%。

这意味着投资者拿着银行4.9%成本的钱去买房子,然后出租出去只能获得不到2%的租金回报,本质上已不是一个“划算”的生意。

精明人从不恋栈,2019年,潘石屹还差点把SOHO中国卖给美国的黑石集团,如果不是被监管紧急叫停,他又能套现236亿港元。

展开全文

这不是潘石屹第一次展现其敏锐的市场嗅觉, 早在1995年海南房地产泡沫破裂前,他就有过成功套现离场经历

一个从海南的“死人堆“里爬出来的人,对于风向的敏感,已经刻入了他的DNA。

当年,作为微博红人的潘石屹,一度被网友称为“潘跑跑”,甚至流传出一句:“别让潘石屹跑了!”

网友喊这句话,倒不是眼红他“逃顶”成功,而是因为他“中国赚钱美国花”!

潘石屹夫妇把资产通过家族信托转到海外,在美国买大楼、买地块,纽约通用汽车大厦和公园大道广场都有他的份。

更讽刺的是,国内公益中鲜少出手夫妻俩,反手却给哈佛、耶鲁捐了2500万美元,换来两个儿子的“名校门票”。

如今,潘石屹夫妇“人在美国”重启地产创业,颇有几分“讽刺感”拉满的意味。

不过,这对夫妇在美国也不是一路顺风:投资电影《月球陷阱》亏到吐血,搞共享办公、卖别墅也屡屡碰壁,如今身家缩水到185亿,跌了不少。

说到底,潘石屹是个“纯粹的商人”。

有人说他最像李嘉诚,赚尽了时代红利,却在社会需要担当的时候,拎着钱袋子“转场”了。

曹德旺曾点评他:“鬼精鬼精的。”但太精了,就容易成“鬼”。

也有人替他说话:至少他没留下烂尾楼,也没捅出天大的债务窟窿,比某些“坑全国”的大佬强点。

但更多人觉得,他是个典型的精致利己主义者—— 在中国捞金,去美国撒钱,责任心不够,爱国心也不多

商人终究是现实的,当年那个拍胸脯说“不会跑路”的潘石屹,那个高喊“既要成功,也要成仁”的潘石屹,如今把“成功”进行了重新的定义:

不看富豪榜,不争财富名次,而是让财富跨越代际,在异国他乡落地生根。

而仍在国内秋风中凌乱的地产大佬们,只能眼睁睁看着他在纽约的秋色中,笑得愈发灿烂。

联系入群 | 加微信:Damian0601

版权声明

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