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大行三季度合计盈利超万亿元,净息差水平持续收窄
从营收来看,工行、农行、建行、中行、邮储银行和交行前三季度分别实现营收6400.28亿元、5508.76亿元、5737.02亿元、4912.04亿元、2650.80亿元和1996.45亿元,同比增长2.17%、1.97%、0.82%、2.69%、1.82%和1.80%。
从净利润来看,工行、农行、建行、中行、邮储银行和交行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2699.08亿元、2208.59亿元、2573.60亿元、1776.60亿元、765.62亿元和699.94亿元,同比增长0.33%、3.03%、0.62%、1.08%、0.98%和1.9%。
从资产质量来看,截至9月末,工行、农行、建行、中行、邮储银行和交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.33%、1.27%、1.32%、1.24%、0.94%和1.26%,均较上年末有所改善。
近年来,受市场利率持续走低,存款成本相对刚性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,银行业净息差普遍面临收窄压力,六大行也未能例外。
从六大行2025年前三季度具体数据来看,净息差呈现“普遍收窄、幅度分化”的特点。其中,邮储银行净息差为1.68%,较2024年同期的1.89%下降21个基点。对此,邮储银行表示,2025年1—9月已将“稳息差、扩中收、提非息”作为收入端主线,利息净收入表现逐季改善。

交通银行净息差表现相对平稳,为1.2%,同比下降8个基点。四家国有大行中建设银行净息差为1.36%,较上年同期下降16个基点。工商银行、农业银行、中国银行的净息差水平分别为1.28%、1.3%、1.26%,同比均下降15个基点。
中金公司称,2025年息差同比仍收窄10-15bp,利息收入负增长短期难扭转;负债端活期占比高、高成本存款少的银行(如招行)相对抗压。
光大证券认为,今年净息差将继续“L”型下行,全年预计收窄约15bp至1.36%。资产端重定价压力仍大,负债端存款成本改善是“唯一缓冲垫”;非息收入成为对冲关键。
中信建投表示,今年在存款成本持续优化下,息差“降幅有望收窄”,但绝对值仍处下行通道,难言触底反弹。

 
							