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理财

纵览 | 今年“双11”消费者、商家表现更理性,专家:单纯依赖降价促销难以维系长期增长

(来源:纵览新闻)制作/王怡文记者 田媛媛今年的“双11”即将落下帷幕,与往年频频刷新的交易额和全民狂欢的氛围不同,今年市场明显有些“冷”。各大购物平台统计数据虽未出炉,但根据记者调查发现,商户参与度不高、消费者热情减退的态势已十分明显。对此,亚洲数字经济科学院中国区主任、河北金融学院教授赵永新分析认为,消费市场已进入理性化、精细化发展阶段,消费者决策更趋审慎,单纯依赖价格促销的营销模式难以维系长期增长。


(来源:纵览新闻)

制作/王怡文

记者 田媛媛

今年的“双11”即将落下帷幕,与往年频频刷新的交易额和全民狂欢的氛围不同,今年市场明显有些“冷”。各大购物平台统计数据虽未出炉,但根据记者调查发现,商户参与度不高、消费者热情减退的态势已十分明显。对此,亚洲数字经济科学院中国区主任、河北金融学院教授赵永新分析认为,消费市场已进入理性化、精细化发展阶段,消费者决策更趋审慎,单纯依赖价格促销的营销模式难以维系长期增长。

消费者:从“冲动剁手”到“精打细算”

“以前‘双11’像打仗,现在已经不太在意了。”11月11日,已经有近18年网购经验的刘女士告诉记者,她日常的居家生活用品主要通过网络采购,甚至连蔬菜、水果等也多依靠各大网络平台,但对今年各网络平台的“双11”购物狂欢节,刘女士并没有格外留意。“规则太复杂,先涨后降的套路也见多了,日常有需要就随时买,感觉没必要非等到这段时间下单。”刘女士说。

今年“双11”,自10月份开始,各大网络平台就陆续推出了购物狂欢节活动。但像刘女士这样的消费者不在少数,他们不再对“双11”充满热情,面对各平台让人眼花缭乱的活动,显得很淡定。有网友吐槽说今年的“双11”是最糟糕的一届,话题在多个平台讨论量居高不下,吐槽焦点分别是“购物车商品价格变来变去”“各种优惠劵让保价政策成为摆设”等。网友冯先生表示,他更看重产品的实用性和长期价值,“直播间里主播喊‘上车’也激不起太多冲动,我会多方比价,这几天我发现有商品悄悄涨了价,就算参加了活动也不比平时便宜。”“00后”消费者小张和她的小伙伴们则提到,对网络购买,他们现在更倾向于平时有需要时购买,“现在‘双11’的价格优势不明显,物流还慢。”小张说。

当然,也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仍然愿意参加 “双11”的活动。王女士就早早将心仪的华为运动手表加入了购物车。“今年夏天我爱上了运动,想入手一款运动手表作为辅助,一直在等着‘双11’活动到来。”王女士说,参与活动能享受平台提供的大额劵100元,她觉得很划算,没等到11月11日就下了单。但王女士也坦言,她也不再像以前那样趁着“双11”买一大堆东西了,而是只买自己需要的。

纵览 | 今年“双11”消费者、商家表现更理性,专家:单纯依赖降价促销难以维系长期增长

"双11"临近,廊坊市广阳经济开发区的中通快递北方总部工作人员正在分拣快递。来源/河北日报客户端

商家:利润摊薄,运营成本递增,活动难以支撑

不仅消费者在变,商家的参与感也在下降。记者从一位从事3年电商运营的工作人员处了解到,因为互联网行业没有严格的准入门槛,网络上开设的店铺也越来越多,商户间往往陷入“价格战”的泥潭中,也一定程度挤压了商户的利润空间,这种情况在日常生活用品、服装等品类尤其明显。

一位销售农产品的中小商户负责人向记者介绍:“现在我们都是依靠平台自然流量去销售,产品本身的利润不高。虽然参加‘双11’活动流量会增加,销售额也会增长,但现在平台流量成本越来越高,加上种植成本、物流运输费用等,我们参加活动就是‘赔本赚吆喝’。”

锋瑞电子商务服务公司刘经理称,目前他们公司主要负责家居、服装以及生活用品的客服外包,今年他们统计了一下,客户参与“双11”平台活动的数量较往年同期下降了60%。除了上述商户提到的因素,刘经理认为,还有很关键的一点是,各大平台活动较为频繁,降低了消费期待,因此“双11“降温是市场发展的必然阶段。

专家观点:理性回归,新型电商生态正在成型

针对上述情况,亚洲数字经济科学院中国区主任、河北金融学院教授赵永新教授认为,今年“双11”市场虽维持高位,但增速明显减缓。消费市场已进入理性化、精细化发展阶段,消费者决策更趋审慎,单纯依赖价格促销的营销模式难以维系长期增长。

他表示,当前电商生态面临多重结构性挑战:一方面,商家毛利率普遍压缩至10%以下,叠加平台广告投放成本、物流履约成本,利润空间持续承压;另一方面,消费者对复杂满减规则脱敏,“Z世代”更关注产品创新、健康属性与情绪价值,推动需求从“低价导向”转向“质价比与体验并重”。

对于未来电商发展,锋瑞电子商务服务公司刘经理表示:“早期靠低价和造节拉动增长,但现在消费者已经‘免疫’。电商需要从‘流量战’转向‘留量战’,关注用户体验和供应链效率。”

赵永新教授则建议聚焦3个方面:一是强化产品自身创新能力,深度融合AI、绿色科技等新技术,提升商品差异化与附加值;二是优化服务体系,比如通过分钟级配送等手段提升用户体验;三是构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,比如依托大数据实现供需精准匹配,赋能中小商家降本增效。“以数据驱动、AI赋能、服务升级和价值共创为核心的新型电商生态正在成型,GMV(商品交易总额)导向的时代正逐步让位于高质量发展新阶段。”赵永新说。

纵览 | 今年“双11”消费者、商家表现更理性,专家:单纯依赖降价促销难以维系长期增长
纵览 | 今年“双11”消费者、商家表现更理性,专家:单纯依赖降价促销难以维系长期增长
海量资讯、精准解读,尽在新浪财经APP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天牛新闻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jqz22.cn/39167.html

作者: wczz1314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13000001211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email@wangzhan.com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